小刘今年30岁,近日已经连续两三天没有排便排气,腹胀腹痛,而且一吃东西就马上呕吐。在看病的过程中,小刘甚至因肚子剧痛而无法正常行走,妻子只好向护士求助。
经过问诊和检查,医生初步诊断小刘患有肠梗阻,先给小刘进行灌肠治疗,帮助他排便排气。
正当医生在开具下一步检查的CT单子时,小刘的妻子表示,近两年以来,小刘每天都要上两三次厕所,最近不知道是怎么了,居然会便秘。这一排便习惯引起医生的关注。
CT检查结果出来后,医生发现小刘腹腔有多个肿大的淋巴结,结合影像资料和患者的排便习惯改变,初步诊断是结肠癌,并且癌细胞很可能已经出现淋巴转移。
妻子听到医生的话后难以接受,为什么只是一天上两三次厕所,结果却变成结肠癌呢?明明才30岁,为何肠癌会盯上他?
而在我国,像小刘这样翻开死神底牌的家庭,还有很多。
我国肠癌生存率只有美国的七成
在我国,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。
其中,我国肠癌的发病递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2倍左右。平均每1.5分钟有1人确诊为肠癌,每3分钟有1人死于肠癌。
数据来源: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(2020年版)
80%以上的肠癌是由腺瘤发展而来,且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。
调查发现,40—70岁的平均风险人群腺瘤发现率高达11.48%,相当于每10人就有一人有腺瘤或者息肉。
在我国,肠癌不仅发病递增速度快,死亡率也高。
《新闻联播》主持人肖晓琳、35岁的商人王均瑶等均因肠癌去世。
在疾病到来时,无论富人还是工薪阶层,都显得不堪一击,迅速被击溃。
但是,并不是全球的肠癌死亡率都是如此之高。
统计显示,我国结直肠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47.2%,美国却为64%,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?
原来,结直肠癌早期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,如果早期不进行筛查,等到发现问题时,很可能已经是中晚期。
各国对于肠癌的早期筛查都有明确指南。
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指南,85-90%的患者查出时已经是中晚期,5年生存率只有10.8%左右。
图片来源:新华网
一项针对江浙沪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显示:
只有7.6%的调查人群了解肠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,没有早筛的患者等到发现是中晚期,整个家庭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。
真的可以提早发现肠癌?
为什么早期筛查对于肠癌防治如此重要?
结直肠癌是目前可预防的少数几个肿瘤之一,早期筛查与生存率息息相关。
专家表示,肿瘤早期体积小,未发生转移,较容易切除。
专家提出要提升肠癌治疗的生存率,最关键的点在于早期发现病人
从肠道上皮增生到肠癌晚期,通常要经历10年左右的发展期。
因此,越早发现恶性肿瘤组织,越有利于增加患者存活机会。
越靠近晚期,治疗生存率就越低,最晚期的5年生存率仅为10.8%左右。
在中晚期肠癌治疗中,可能会不得已切除患者的肛门,改为在肚子上用肛门袋收集粪便和废气。
除了承担痛苦,还有大额的手术加化疗费用,也给家庭造成巨大负担。
运气不好的话, 可能终生在肛门袋里排便
中晚期的肠癌患者,但凡进行一次早筛,也许就能悄然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。
但是有调查显示,在早期就发现肠癌的患者不到总体的15%,人们也很难辨定自己是否患病,早期筛查是最好的方法。
专家都在呼吁尽早筛查
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,到了年纪、甚至有了明显肠胃不适的症状,仍然忍着不做筛查。
殊不知,早期如果及时发现问题,有助于提早发现肠癌,给予治疗充分的时间。
医生建议:
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筛查一次
40岁以下人群每3—5年筛查一次
特别是以下4种症状,如果满足,建议尽早做一次筛查:
1.持续或间断性的腹胀、腹痛
2.大便带血,或者便隐血
3.经常肠胃不适、腹泻、便秘
4.排便习惯发生改变,排便次数增加
另外,家族中有亲属为肠癌患者、经常抽烟或饮酒、久坐不动、比较肥胖的人群都需要尤其注意。
临床研究表明,上一代直系亲属中若有患肠癌的,其子女患大肠癌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5倍,建议这部分人群从35岁开始每年做一次筛查。
图片来源:人民网
另外,今年的特殊情况,运动、健身等活动多少都受到了限制,久坐不动和长胖的情况更是普遍,更是需要警惕一些疾病找上门。
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,是应对肠癌最有效的方式。
颈部是人体比较重要得部位,进行什么样的锻炼要有选择性才行,一些比较危险的动作要尽量的去避免才行。锻炼颈部肌肉的动作要标准,当然也要坚持,因为锻炼颈部确实对身体有好处,起码能够缓解疲劳感觉,让颈部更加放松。